万达集团斥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队20%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斥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斥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近3年,中国资本掀起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的热潮,欧洲五大联赛(英超、德甲、意甲、西甲、法甲)都有不少中国企业的身影。
据《中国经济周刊》不完全统计,自2014年至今不到三年时间,中国财团已收购了15家海外足球俱乐部的股权,其中包括AC米兰、国际米兰、曼城、马德里竞技等欧洲豪门。这说明中国资本在海外的布局越来越深,随着资本的介入,中国体育产业特别是足球产业正在快速扩张和升级。
“现在国内的企业家到欧洲谈生意,不去当地的足球俱乐部问问价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中国人。”这样的笑话在企业家圈里广为流传。
中国资本为何热衷海外体育产业?收购足球俱乐部是天上的馅饼还是陷阱?那些老牌欧洲俱乐部寻求被收购意味着什么?
当外国人热切期盼中国赞助商、大把花钱的时候,国内的观察者们却更多地表现出观望甚至担忧。一位资深足球运动员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达的观点耐人寻味:一边是火,一边是海。
中国财团收购AC米兰
神秘买家遭媒体“搜查”
1899年冬天,意大利足球迷爱德华兹和他的朋友们在米兰的一间宾馆房间里做了一件后来载入意大利足球史册的事情:他们成立了一支足球俱乐部。
如今,这个由球迷发起,历经百年风雨的足球俱乐部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俱乐部之一,它的名字就是AC米兰。
1986年,意大利大亨贝卢斯科尼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了AC米兰的大部分股份,从而掌控了AC米兰的生死。正是他的不懈努力和一系列近乎赌博式的投资,才创造了AC米兰历史上乃至欧洲足球史上最伟大的“荷兰三剑客时代”,成为世界足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贝卢斯科尼在执教AC米兰期间成功竞选意大利总理,虽然艳舞会丑闻给贝卢斯科尼的个人生活和政治生涯带来了沉重打击,但这并没有影响他成功将AC米兰打造成世界一流球队。
然而,AC米兰自2006年盈利250万欧元以来,已连续近10年处于亏损状态。据意大利《米兰新闻报》报道,AC米兰2014年亏损9128万欧元,2015年亏损8930万欧元,近6年来AC米兰累计亏损高达2.705亿欧元。
面对这样的局面,再加上欧洲经济整体下滑,贝卢斯科尼的商业帝国已经无法为AC米兰输血。在贝卢斯科尼执掌AC米兰30周年之际,一则爆炸性新闻让红黑军团球迷唏嘘不已:一位神秘的中国买家买下了AC米兰99.93%的股份。从此,这家底蕴深厚的豪门俱乐部将属于中国人。
8月6日,“AC米兰被中国人收购”的消息迅速成为舆论焦点,国内多家媒体对此事进行了跟踪报道,部分媒体甚至对“神秘买家”(以下简称“中欧体育”)及公司实际控制人李永红展开了“人肉搜索”。
8月8日下午,从未在公开场合露面的李勇鸿授权董铸就收购AC米兰一事向《中国经济周刊》作出官方表态,证实了收购的真实性,并称:“关于AC米兰收购一事,我们不希望媒体去猜测和炒作。”
董助理介绍说,中欧体育与(编者注:AC米兰前东家)收购意大利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股份的合同签约已在意大利米兰正式完成。经双方协商确认,AC米兰足球俱乐部价值为7.4亿欧元,其中负债约2.2亿欧元,而AC米兰99.93%股份的收购价为5.2亿欧元。
“收购完成后,贝卢斯科尼先生将不再担任俱乐部主席,但将担任俱乐部名誉主席。”对于收购AC米兰的初衷,董助理表示,考虑到意大利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意大利与中国在贸易、文化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此次收购不仅是中国企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号召的实际行动,也为企业开拓欧洲市场打开了通道。
AC米兰被收购,让隐居的中欧体育董事长李永红更加难觅踪影。董助理告诉记者,“公司位于浙江省长兴县太湖都汇广场。消息爆出后的一周内,每天有二三十家媒体的记者聚集在公司采访李总,现场很混乱。”
对于中欧体育和李勇鸿本人,董助理始终守口如瓶,反复表示,“李先生特别不想成为舆论焦点,以后不会再接受媒体采访,更不会再发表言论。”至于为何如此低调,董助理并未正面回应。
在王健林、张近东的带领下,
许多大牌球员都在海外“追逐足球”
在众多远赴海外涉足“足球事务”的大佬中,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可以说是资历最深的一个。王健林天生好胜,这一点在足球上体现得最为明显。早在中甲时代,王健林执教大连万达,就是中国足坛的大佬,几乎没有人能与他平起平坐。在广州恒大在中超联赛中蒸蒸日上之时,王健林在2011年以“三年五个亿”的投资赞助中国足球,宣布强势“回归”。有人说,中超联赛的超乎寻常的人气,让王健林无法抑制内心对足球的热爱。
2015年1月,王健林再出手,这次他斥资近4500万欧元,买下西班牙豪门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西班牙《国家报》指出,收购马竞股份只是王健林迈出的第一步,其实他还有宏伟的蓝图,比如在中国开办马竞青训营、创新万达青训计划、为马竞带来一系列中国赞助商等。王健林4500万欧元的注资,也将有助于马竞缓解经济紧张局面,增强实力。马竞的目标是成为西甲第三强队,王健林对此持乐观态度。
万达集团入股马德里竞技后,双方将各占50%,投资3000万欧元,在马德里共同建设一所青训中心和在中国建设三所足球学校。
其实,早在入股马竞股份之前,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佩雷斯就曾向王健林提出,希望以每年5000万欧元的价格收购皇马主场伯纳乌球场的冠名权。但王健林以投资回报不足为由拒绝了。后来,他投资了皇马同城死敌马竞。
说起意大利足球豪门国际米兰,如果你不是铁杆球迷,可能不知道国际米兰是AC米兰的“孪生兄弟”。1908年,AC米兰的瑞士和意大利球员因为不满球队过于“英式”的管理政策,宣布离开球队,成立了现在的国际米兰。世界足坛最引人瞩目的城市德比之一——米兰德比(AC米兰和国际米兰之间的足球比赛名称,用“德比”一词来形容两支来自同一座城市的球队之间的激烈竞争)由此诞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AC米兰两大豪门如今已成为“患难兄弟”。早在AC米兰被中欧体育收购的两个月前,急于走出国米泥潭的印尼富豪托希尔就找到了“买家”,苏宁集团成为蓝黑军团的新东家。
今年6月,苏宁集团斥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这并非苏宁首次与足球俱乐部扯上关系,此前2015年底,苏宁曾以5.23亿元入主江苏国信舜天足球俱乐部,并将其更名为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
根据福布斯公布的2016年俱乐部价值排行榜,位列全球第16位的国际米兰,估值约为5亿欧元。两年前,前国际米兰主席莫拉蒂以3.5亿欧元的价格将自己持有的70%股份卖给了托希尔。单从数字上看,显然苏宁这笔抄底交易还是相当划算的。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对收购国际米兰的解释是:做大体育产业,开拓更大的健康消费市场;对内对外联动苏宁俱乐部,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实现国际化发展战略。加上此前收购舜天俱乐部,以及此次斥资2.5亿欧元收购PPTV西甲5年全媒体独家转播权,体育产业已成为苏宁六大产业板块之一。
不过张近东想要带领国米重回巅峰并不容易,球队连年成绩不佳,财政状况更是每况愈下,国米负债高达4.17亿欧元,并面临多年5000万欧元的赤字。
足球是一项烧钱的运动,目前国内涉足“足球”的大佬们大多来自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而属于制造业、年收入过亿的雷曼控股实际控制人李曼铁也加入了抄底海外足球俱乐部的行列。
2016年6月,李曼铁收购澳超纽卡斯尔喷气机俱乐部,此事鲜有人知。而且,李曼铁并非通过上市公司雷曼控股收购该俱乐部,而是通过其个人出资的雷曼投资。他解释称,雷曼体育资产目前处于培育阶段,上市公司不方便直接收购。此外,大股东个人体育资产权益将成为上市公司体育布局的重要一环。
显然,“不盈利,不亏损”,
为什么要花钱?
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低迷,为中国资本“走出去”入股创造了最佳时机,也预示着中国足球迎来了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仅今年前8个月,中资在海外“大手笔”收购了8家海外足球俱乐部全部或部分股权。但从纯商业角度看,中资入股的很多海外俱乐部都还未盈利。苏宁控股的国际米兰负债超过4亿欧元,AC米兰负债超过2亿欧元。中资为何热衷于看似不赚钱的生意?他们到底看中了什么?
一般来说,足球俱乐部的收入来源有三项:比赛日收入(门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及其他商业活动)。根据德勤数据,2014-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3500万欧元,意甲则亏损1.33亿欧元,数额巨大。意甲之所以排名垫底,是因为其收入过度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而其他商业权利明显开发不足,球员薪资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即便英超、德甲、西甲等联赛依然盈利,但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较大。
不少业内人士对中欧体育的李永红和苏宁的张近东感到担忧,甚至有人质疑:“明明是‘必亏’的生意,为什么还要砸钱做?”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投资海外足球产业的中国企业,都将投资视为打开“通道”的机会。“通过并购,可以达到在海外打造品牌、建立业务渠道的目的。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诉求和战略思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些企业涉足体育产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和《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出台。“《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并将推行‘所有权属于国家、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业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赛。”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企业家越来越关注和关心国家的宏观政策,一些企业家会根据相关政策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方向性的调整和定位。
一方面,中国资本席卷海外,另一方面,受欧债危机影响,欧洲职业足球俱乐部经营状况普遍堪忧,纷纷抛售股份寻求自救。“从表面上看,买下一家俱乐部比引进一名球星的价格还要便宜,中国企业抄底成功。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严格来说,欧洲俱乐部迎来中国老板的故事,是‘换汤不换药’的案例。过去,欧洲顶级俱乐部的赞助商都是俄罗斯或者阿拉伯的富商,而现在赞助商都换成中国人了。”上述业内人士说。
与一些负面声音不同,更多人对中国资本收购海外体育产业持乐观态度。有人认为,一些中国企业在国内发展成熟后,急需拓展国际市场,而足球就是最好的广告形式。还有人表示,在欧洲成熟的职业足球市场,投资足球俱乐部不只是为了品牌,而是希望通过良性运营获得看得见的利润。如今中国资本已经“控股”了欧洲足球俱乐部,虽然在运营上还依赖本土独立职业球队,但在管理上获得了话语权,有利于其真正学习到先进的管理经验,从而反哺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当然,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中国资本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实习生陆安琪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