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成都街头篮球突袭赛开幕式暨淘汰赛在大元中央公园篮球场举行,26日进行总决赛。此前,来自全国的32支球队已展开精彩对决,掀起篮球风暴。
大元中央公园篮球场因运动氛围浓厚,成为“现象级”网红球场,在这里角逐的选手既有热血男儿,也有英雄女将,有年轻的身影,也有不再年轻的面孔。
“这场篮球赛的真正意义或许就是一种‘挑战’。”赛事执行总监陈静说,“篮球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我们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篮球在寂静的世界里回响
没有胜利的欢呼,也没有激烈的对骂,只有简单的碰拳、眼神交流,但即便如此,篮球还是给了他们最丰富的生活。
“无声岁月”篮球队是一支由聋哑人士组成的男子篮球队,也是本次比赛的受邀队伍。13年来,队员们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中找到了一种自信。
打篮球多年、担任四川男篮队长的刘强,看到这些热爱篮球的聋哑少年,觉得应该“实现自己的另一种价值”。为此,刘强拒绝了日薪1000元的工作,成为了他们的教练。
教一个听不见、说不出来的孩子“至少要多花三倍的时间”。但刘强也发现,他们比常人更坚强,更懂得感恩。直到教练来到餐桌前,队员们才会动筷子。吃饭时,队员们会主动把鸡腿等食物放进教练的碗里,吃完后再赶紧洗教练的碗筷。“我拦不住他们。”
年纪较小的队员王子阳,曾经敏感自卑,大部分时间都是孤单一人。在严寒酷暑中每天训练6到7个小时,用无数的汗水换来赛场上的好成绩,王子阳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值得的。
王子阳曾获全省优秀运动员称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称号。为了和他交流,同学们甚至还学起了手语。正如刘强一直鼓励他的那样:“你什么都可以做好,就是不能听。”王子阳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聋哑学生篮球老师,帮助更多孩子找到勇气。
在黑龙江举行的2018年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暨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预赛中,“默默岁月”篮球队夺得亚军,创造了四川省残疾人体育集体项目在全国比赛中的历史最好成绩。
队长罗川说,篮球是我们“说话”的方式。打破偏见,克服恐惧,用成绩向人们宣告:“我们聋哑人打篮球也打得好!我们是平等的!”
篮球场上的“强者法则”
王蜜在泸州的一个小村庄长大,她知道自己和其他女孩“不一样”。她喜欢穿中性风格的服装,留着“长辈们看到都会摇头的”平头。上课铃一响,她就会冲到操场和男孩们打篮球。在家的时候,她也会“享受”在村里的晒场打篮球。
对更大舞台的渴望,促使她来到成都,就读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她目前是成都航空学院女子篮球队的队长,带领球队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一群20出头的女孩,品味着运动带来的快乐与坎坷。
▲选手王蜜
她的团队也受邀参加了本次比赛。比赛中,王蜜印象最深的是读秒阶段的激烈角逐。“比分非常接近,谁有勇气站出来投出最后一球,面对巨大的成败?这对队员来说,是一次洗礼。”
助人为乐也是强者之间的法则。在与成都航空大学女篮的比赛中,队长季彬彬表示,篮球运动是集体运动,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不能太计较个人得失。当队友有更好的机会时,就应该把球传给对手。
▲篮球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季彬彬现为青少年篮球教练,她观察到,有些家长对“竞技体育精神”的理解比较片面,认为“自己的孩子就一定比别人优秀”。“其实不然,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必然会认识到有比自己强的人。”承认别人的努力、尊重别人,是一个坚强的人的内在品质。
自我的光辉证明
37岁的陈静打篮球已有20多年,20多年前,他偶然看到大学生在球场上“酷”的表现,于是比赛结束后就偷偷溜回去练习,从晚上一直打到第二天早上。
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男人,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身体上不如年轻人。他还认为自己还有另一个优势——随着经验的积累,他对篮球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刻。“篮球是一支有节奏的鼓点,宣告我们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要保持热爱、激情和毅力。”
作为本次篮球赛事的执行总监,他也想把这样的理解传递给其他人,“不只是职业赛场值得关注,哪怕是草根球员也应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无论天赋不足,还是被工作、生活耽误,每一个热爱篮球的人,都可以参与到比赛中来,成为比赛的主角。
▲球员莫汉
这也是比赛在大元中央公园篮球场举行的原因——观众与球员的距离更近,更容易感受到彼此的热情。“无论是进球还是失利,我都能感受到与观众的互动,得到强烈的支持。”来自外援球队成都BP的莫汉说。
“篮球的坚持就像一场马拉松,不必在乎一座城、一池水的得失。”三川篮球队经理舒谦之说,马拉松的魅力不在于胜利的崇高,而在于普通人的勇气,“即便是大运会这样的国际赛事,也寄托着人们对公平、自立、自尊的追求。”
▲SC三河篮球队
参加或赢得比赛
这是一个闪闪发光的难忘时刻
这些普通人
热爱运动,热爱生活
在充满活力的成都
绽放青春光彩
未来充满期待
成都商报-成都发布记者|叶燕 实习记者 张志毅
摄影师王晓
成都发布编辑 | 李萌
扫描二维码进群↓
正在观看↓